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说,因活多,夜里歇在那边不回来了。昨天上午家母仍未归,午后城里路上都封了,是小人不孝,以为家母还会在那边留一宿。今天上午城里道路又封着,家父与小人虽有些急了,但想着可能晌午一解封家母就回来了。等到下午,依旧不见家母踪影,小人赶到锦绣坊询问,郑妈妈和那边做事的却都说,昨天家母没吃晌午饭就走了,好像是江南丝韵的芳夫人那边让家母帮她做几枝花儿,家母想赶在下午封道前过去。小人再去了江南丝韵,芳夫人竟说家母没有过去。小人与家父在城中到处找了没找到,又叫上两位弟弟一起找,家父累得晕了一回,我等先扶他老人家回来,正说要再去找,各位差爷就上门了……”

刘家次子抢话:“大人,为什么将家母的行踪与徐添宝一并问起?是不是姓徐的惹了什么事连累了我娘?”

柳桐倚含蓄道:“当下暂无证据证明令堂失踪与令表弟有关。只是通达客栈那边有件案子牵扯到令表弟,又因令堂乃他姨母,故一并询问。”

刘家小儿子神色大变:“徐添宝在通达客栈那份差事确实是我娘帮他求来的,这些年没捞到一声谢。若竟还连累我娘有个什么好歹,我跟姓徐的没完!”

刘家长子忙喝止,再向柳桐倚赔罪:“幼弟年少,不懂规矩,求大人恕罪。亦请大人明鉴,表弟虽赁我家房屋居住,但平日少有来往。他常不在家,家父与小人白天去铺子,家母出生意,都晚间才归,着实难打照面。”

柳桐倚安抚道:“诸位放心,衙门做事,皆遵守法度,询问只是办案程序中小小一环而已。眼下找到令堂最最要紧,请问令堂近日行动有无不寻常之处,或与谁有过什么龃龉?”

刘家长子含泪道:“家母为人最和善,又好帮人,给人做针线都常不收钱。邻居熟人无一不称赞她老人家心善爽利。平时出门就是出生意、帮人家做活。闲了要么买菜,与拙荆和几个孩子去街上逛逛,或逢年过节初一十五往庙里烧柱平安香,再没别的事了,怎会与人结怨?”

小儿子的眼眶红了:“大人问这话的意思是,我娘……凶多吉少?”

刘大爷再一声干嚎:“老太婆,你可别有什么三长两短——”

柳桐倚又温声安慰:“暂时还不能判定……只是……”

张屏面无表情接话:“失踪人口,早一时寻到,多一分生机。”

刘家小儿子倒抽一口冷气,次子催促:“爹,大哥,再多想想!”

刘家长子张了张嘴,刘大爷呜咽:“大人,小老儿招……老太婆她跟谁都没毛病,只跟我有毛病。那天她出门前,我们老两口拌了两句嘴。原是我晌午想吃口面片儿,平日她出摊辛苦,不舍得让她做费力气的饭食。难得她这天闲,我劳动她擀一碗给我吃。她不愿擀,说她晌午想吃干饭,埋怨我见不得她闲着,又埋怨好容易她能在家消停吃顿晌午饭,连顿自己想吃的都做不得。于是我俩杠了几句,她没擀面片儿,也没炒菜蒸饭。最后是我热了几个灶上剩的大前天买的饼子,凑合抹酱就咸菜。她边吃边数落我,说我比不上隔壁的老孙头老姚头会做饭能收拾屋子。我说你不给我做面片儿,我热饼伺候你,你还甩脸子给我瞧。觉得我不好,别的老头好,你去他们家呗,看他们家老太太容不容你当个小。我这话确实说得不对,因当时在气头上么。她将碗一摔,气鼓鼓地出门了。那天傍晚,她托人带话说不回来了,我还说,有本事一辈子别回来。这也是气话,其实我盼着她回来啊……哪回杠架,不是我先服软?呜呜~~老太婆你得囫囵回来……”

刘家长子满脸苦涩解释:“家父急得有些心乱,言语不清,请大人恕罪。”

柳桐倚温言询问:“令堂是否有其他可能的去处?”

刘家长子哑声道:“真是能想到的地方都找了……”

张屏问:“会不会回娘家了?”

刘大爷哭:“她哪回得去啊,我的天……”

刘家长子抱拳:“大人恕罪,家母娘家在顺安县,现在那边的亲戚只有小人的舅舅与二姨两家,说实话这三四年都未曾走动。再则这几日县里出入甚严,不拿文牒根本出不了城,家母的文牒还在家里。”

刘大爷哭得又打起嗝来:“她不爱出城,嗝~让她带孙子去城外放个风筝她都不愿,嗝~……都,嗝~都是我去……嗝嗝嗝~~”

三个儿子搀住刘大爷再一通顺背。

张屏仍盯着长子问:“徐添宝是令二姨母之子?”

长子看了一眼柳桐倚,而后回答道:“不是,他是家母的长姐,大姨母家的儿子。”

张屏微皱眉:“他家不在顺安县?”

刘长子再瞅瞅柳桐倚,刘家次子道:“不在,我大姨家在丹化县。”

张屏追问:“一直在丹化,从未在顺安住过?”

刘大爷哽咽一声:“她那大姐夫是个倒插门!住她娘家住了老久……”

刘家长子又满脸通红解释:“不是不是,大人恕罪。家父急得有点糊涂。小人的大姨夫不是倒插门,以前咱们丰乐有个地方叫小亭口,好多工坊在那边。大姨夫在其中一个工坊当石匠,那边包吃包住,但不能带家眷,大姨索性仍在小人的外祖家住。后来大姨夫在丹化又找了个活,带着大姨与表弟搬过去了。”

张屏问:“为什么令大姨母住娘家不住婆家?”

刘大爷再喊:“没婆家,她大姐夫是倒插门!”

刘家长子忙又解释:“不是倒插门。小人该死,话没说清楚。大姨夫是北边栾州府人,当年与同乡一起过来京兆府这边做石匠,先在顺安给人刻碑,娶了小人的大姨……”

刘大爷抽噎:“这俩人自个儿好上的,嗝~差点被她爹把腿打折,但她大姐非得愿意怎么办呢?只好认了这个倒插门。”

次子拍着刘大爷的背劝:“爹你少说两句吧。”

小儿子亦道:“是啊。大姨夫真不是倒插门,爹你别老说人家是。他要是倒插门,徐添宝得姓周,他随他爹姓徐,大姨夫就不是倒插门。”

刘家长子向柳桐倚和张屏补话:“大姨夫的父母家人一直在栾州那边,大姨夫与大姨成亲后,又在小亭口有了差事,大姨城里住惯了,觉得跟去那边不方便,仍在小人的外祖家住了几年。再以后,就去丹化了。”

柳桐倚问:“令外祖家是在顺安县城?令外祖、令大姨母姨夫及令大姨父的亲戚,有无在顺安县北坝乡住过?”

刘家长子道:“小人外祖家是顺安县城里的,那边乡下有没有亲戚,惭愧小人真不清楚了。”

张屏道:“令大姨父有没有一个姐姐或妹妹,住在顺安县北坝乡?”

刘家小儿子怒道:“我哥方才都说了,没。大姨父是自个儿过来这边的,顺安县城和他们家现在住的丹化县里都没徐家亲戚,怎会乡里有?你们要不信,查去呗!”

刘家长子忙道歉,又婉转道:“大姨家的事,小人知道的也不多。反正没听说过有,也或许有小人不知道,总之,大人们可以去查证。”

张屏仍是肃然问:“他们家搬去丹化,是在多少年前?徐添宝当时多大?”

刘家长子思索片刻:“没多大吧,他们搬过去得有十来年了,具体哪年哪月着实记不清了。”

柳桐倚问:“他家在丹化,为什么来这边的客栈做事?”

长子满脸为难,次子尴尬地扯扯嘴角,又是刘家小儿子道:“徐添宝在丹化那边犯过事儿,赌钱输了跟人打架,得罪了混世的,这才跑到丰乐来。大姨央求我们家帮他找个活做。”

张屏道:“通达客栈伙计一职,是贵府帮他谋得?”

刘家长子道:“小人家与通达客栈的卓老板有些拐弯亲戚。家母能在那边出生意,也是因为这点关系。”

张屏道:“是卓老板的岳父与你家有亲戚?”

刘家长子用钦佩的目光看看张屏:“大……张先生想必已经查过了。论起来,小人得称呼卓老板的岳丈一声叔爷。那年县里整修,恩隆大街新开好多店铺,大姨母和姨夫在丹化都听说了,想着新店肯定招人,就把表弟送来了。”

次子接话:“但越是新店铺,招人越想招熟手,表弟当时找了几家店,人家都没收。正好通达客栈也迁到恩隆街上不久,家母去央告了叔奶奶,才给表弟安排了份差事。”

柳桐倚道:“令堂真是疼爱外甥。”

刘家小儿子冷笑:“疼也得人家领情,大姨可把我娘一顿埋怨,问为什么给她儿子找个伺候人的活!”

刘家长子又圆话:“那时表弟还小,大姨怕他毛躁惹事,打了店里贵重的东西冲撞了贵客赔不起。待表弟在店里做熟了就不说了。”

张屏问:“徐添宝进客栈当差是在五年前?”

刘家长子再皱眉:“没五年吧,当时通达客栈已经迁到恩隆大街有一阵儿了……”

次子点头:“对,他是新街上客栈开业的第二年开春过来的。待真正开始上工做事,都四五月份了。差不多是四年。”

刘家长子补话:“客栈招人,伙计都记在店铺名下。年份这些,大人们查商铺档册也能查到。”

张屏与柳桐倚在刘家屋内与徐添宝的住处转了一圈,顺便再问了问刘家的情况。

刘大爷姓刘名多全,是丰乐本县人士,在大丰年粮行做了几十年账房,现下长子伯秀预备接这个位置,先给爹做副手,每天与刘大爷一道去店里。

次子刘仲勤跟着岳丈在油铺做事,小儿子叔聪念过几年书,当下也在大丰年粮行当文书。

刘大爷与刘妈妈老夫妇住的几间屋陈设简单,收拾得非常干净。桌椅板凳使用多年,边角都磨圆了。桌上点的是油灯,床单被面早褪了色,但并无污渍与异味。一个大竹篓里堆着扎好的纱绢花。另有几枝刚拿绒线缠好花柄尚未堆纱的放在另一个簸箕中。

刘家长子哑声道:“家母这两年眼神精力都不如以前,小人常劝她别做这营生了,小人与两个弟弟还能让爹娘饿着么?但她总不肯停,小人想让拙荆帮帮她,但拙荆手笨,扎得花样不好看,家母也心疼拙荆带孩子辛苦。多还是自己做……”

张屏将屋内看遍,又转去徐添宝那边,只见门口的扯着两根两根晾衣绳,一根上晾着一套通达客栈小伙计穿的褂裤,并两件内穿的短衣、一双布袜、一块头巾,都是洗过的。另一根上搭着一套夹袄夹裤。墙边搁着一双短帮的厚絮鞋、一双布靴,刷得干干净净,鞋头鞋帮和鞋底多有磨损处,棉鞋底补了前掌,一只靴头被缝补过,针脚乱七八糟,染了和靴面一般的颜色,远看不大瞧得出。

捕快砸开门锁,屋内竟也挺齐整。外一间屋正中的矮方桌上摆着一盏油灯、一把粗瓷的茶壶并一个杯子,桌面干干净净。内屋床上被褥枕头也都挺旧了,被子叠放在床角,枕头上不见睡凹的痕迹,也没有残发和脑油渍。墙角一个盆架,两个木盆一个放在架上,一个放在架底,内无残水。手巾整齐地叠挂在架背。

靠墙的矮柜上半部份叠放着罩衫夹袄及另一套通达客栈小伙计穿的褂裤与配套的头巾。下方的藤箱里放着天暖时穿的薄衣,没几件,全部折得方方正正,袖口衣襟有破损的地方都修补过,针脚很整齐。几件衣服中夹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有几小颗碎银。衣箱角躺着一小串铜钱,大约有一百多枚。

矮柜旁又有一口木箱,靠边缘横放着一张卷起的蒲席,席中也藏了一串铜钱,比衣箱里的多些,大约二三百文。一侧的一个方藤筐内装着几双薄些的布鞋和薄布靴,也都是旧的,有两双鞋边磨起了毛,刷洗得很干净。一只布靴筒里又藏了一个小布袋,里面有几颗碎银、一个乌银镶黄晶石的大扳指、几枚刻着胡番文字和胡人头像的钱币、一只不知是骨雕还是牙雕的小猴子、一个玛瑙小酒盏、一串彩石珠串。

木箱另一侧的小筐里放着一顶叠好的蚊帐及一盒蚊香。

刘家的长子伯秀与小儿子叔聪也跟到了这边屋中,见张屏自凉席筒内拎出钱串,又再倒出布袋里的东西,刘叔聪脱口道:“他竟攒了不少家私,还成天跟我娘哭穷,月月问能不能少交房租,这屋子算半给他白住的,这几年连糖都没给孩子买过。”

刘伯秀尴尬拦住他话:“莫要这样说,都是亲戚,哪能算着么清。”又追问,“到底表弟出了什么事?求大人们速速找寻家母与他!”

柳桐倚安慰:“我等必尽力追寻。”

张屏踱到窗边矮桌旁,桌面上搁着一面铜镜、一瓶发油、一盒擦脸的香脂,并一把木梳。

张屏问:“令表弟是否与女子有往来?”

刘伯秀道:“小人从未见过。桌面上这些,应该都是表弟自己使的。”

刘叔聪嗤道:“我说他怎么成天香喷喷的,这些家伙什儿,抵得上大姑娘的梳妆盒了吧。”

刘伯秀向柳桐倚张屏解释:“舍弟无状,方才的言语,大人们千万别放在心上。表弟在客栈做事,须得体面。他刚来时不怎么扫屋子,穿衣也不大讲究。自做了这份差事后,就越来越会收拾了。”

张屏点点头,拉开抽屉。一只抽屉内有一套修面及剪磨指甲的刮刀剪钳小锉,一瓶闻着是治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的药油。一个放着一把小剪几块布头和插着一根大针的线轴的小木匣,还有一块红绸布里包着两只骰子。

另一抽屉内有一把算盘,一副笔砚,一摞裁成方形的纸,上面几张歪歪扭扭记了些数字。

张屏问刘家二子:“徐添宝有无对诸位提起客栈里的事?比如,见过哪些客人,收过什么打赏,客栈里出过什么有趣或不一般的事件……”

刘伯秀摇头:“表弟说他们这行有规矩,不能在外说客栈里的事,若讲了客人与店里的闲话被东家知道,立刻就得走人,而且整个行里都不会再用了。”

刘叔聪啧道:“他的事儿都规矩大,让讲一两件红头发绿眼珠胡客的故事哄孩子玩都不干,简直像在衙门当什么大老爷一样。”

张屏转过话风:“两位方才说徐添宝在丹化县时好赌,当下是否仍有此嗜好?”

刘叔聪呵呵一声:“可能还是会搓两把。”

刘伯秀道:“谢大人来时立了规矩,县里一不准放印子钱,二不准私设赌坊。表弟自从在客栈里做事几年,不像小时候那么贪玩了,客栈规矩大,犯了事的不能在那里做工。他也不敢,估摸着即便私下玩点,也都是小牌。”

张屏再问:“有无因此欠债?”

刘伯秀道:“小人从未见过他被人追债。”

刘叔聪又接话:“我前两天倒遇见一个他的债主,就是巷口的孙大爷。说徐添宝欠他六文牌钱,他等着这钱去搓澡。把我臊得不行。今儿一看他分明藏着挺不少钱的,却不还人八十来岁老大爷的六文钱,好意思么!老头因这六文钱半个月没去澡堂,都快馊了。丢不丢人!没奈何我把钱给他垫上了。这样的事也不只一两回。”

刘伯秀又道:“想是表弟忘记了。有些老人家闲来无事搓几圈牌,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

广告位 Banner

随机小说:

友情链接:

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